認識孩子3大學習模式 幼稚園校監:因材施教最重要

親子

發布時間: 2019/07/03 15:08

最後更新: 2020/05/18 12:25

分享:

分享:

孩子才能大不同,秦蓁認為因材施教最重要。

每一個孩子都是獨特的,上天賦予他們不同的才能,所以教育不能以一本通書走天涯,不同的孩子均適合不同的學習模式。家長及教育工作者需要多了解孩子的性格特質,從而分辨他們適合哪類型學習模式,才可因材施教。

教育學家及心理學家主要歸納了幾種學習模式,分別為視覺學習型(Visual Learning)、聽覺學習型(Auditory Learning)、動覺/觸覺學習 (Kinesthetic/Physical Learning, K/P)或綜合型。

視覺學習型

視覺學習型的小朋友多數是善於理解圖像、記憶文字,他們需要在寧靜環境學習,需要專心及多點時間了解課堂內容。如孩子屬於視覺學習型,家長可以嘗試和他們一起讀故事,用螢光筆或一些符號作為溫習提示,以配合孩子加強記憶及更入腦。

而本港以往少活動教學,上一代來說,不少人都被限定以視覺學習型模式上課,只能「坐定定」在課室內看著書本接受老師的授課。

聽覺學習型

有些孩子卻屬於聽覺學習型,他們對聽音敏感,別人是過目不忘,這類的孩子卻是長於記憶聽到的內容,一聽內容便會記著及很快找出重點。這類學習模型的孩子於小組討論、面試方面能力較強,在演講方面亦有優勢。

動覺/觸覺學習型

除了視覺、聽覺外,亦有不少孩子屬於動覺/觸覺型的孩子,他們需要透過觸摸、走來走去的方式學習,有些家長有時候甚至誤以為孩子不在專心學習,其實這只是他們的學習模式而已。

如我的二兒子串字時,他要不斷的走動、郁身郁勢,但他卻是一邊走動一邊記下知識。家長可多嘗試以角色扮演形式,配合這類學習模型的小朋友學習,而這類小朋友於作文、填充題及創作方面較強。

了解孩子個性

不過,有些人或適合夾雜視覺聽覺學習模式,又或聽覺動覺型學習模式。世界上沒有最好的教育方法,最重要是家長了解孩子的性格,從而為他們選擇合適的學習模式,讓他們好好發揮。

如傾向視覺或聽覺學習型的孩子,全部均適合入讀了傳統學校,接受閱讀書本及聆聽老師授課;若是動覺/觸覺學習型的小朋友,或較為適合入讀多活動教學形式的學校,又或以專題教學型式授課的學校,因為這些學校靈活性較大,小朋友可以透過不斷提出問題,思考及學習更深廣的知識。

撰文 : 秦蓁博士 新加坡卓薈幼稚園校監